性激素测定结果怎么看?
在性激素全套的检测中,激素水平和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今天带大家了解几项激素的水平直接或者间接提示女性卵巢及排卵的情况。
卵泡刺激素(FSH)分析卵巢功能
卵泡刺激素的分泌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如果月经规律,在月经后的第一周,卵巢处于基础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卵泡期。这一时期FSH水平不大于10IU/L,如果检查发现FSH水平过高(>40IU/L)或者过低(<5IU/L),就需要结合月经情况以及其他激素水平进一步排除卵巢功能衰竭或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在月经之后的第二周及第三周为排卵期及黄体期,此期间进行FSH的检测并不能准确反应卵巢状态。
黄体生成素(LH)预判排卵时机
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和卵泡刺激素协同,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不同。临床经常将两者结合起来一起判断卵巢的基础状态。并且,LH在临床有更重要的功能就是预判排卵时机,在排卵期前进行LH水平的连续监测,当LH水平迅速升高出现峰值,提示排卵将在LH峰值后24小时左右发生,有利于临床指导同房。
雌二醇(E2)体现卵泡发育
由于体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所以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卵泡发育密切相关。在卵泡期,此时卵泡刚刚开始发育,雌激素处于较低水平,往往小于50pg/ml。而在排卵期,雌激素的水平出现第一个高峰,每个成熟卵泡产生的雌激素水平往往飙升至300-400pg/ml左右。当排卵后一周,雌激素水平会出现第二个小高峰(约200-300pg/ml),随后逐渐下降至基础状态。
临床上动态监测雌激素水平可以了解卵泡的发育情况,如果在基础状态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者在排卵期及黄体期雌激素水平过低,均提示卵巢功能及卵泡发育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及监测。另外,在辅助生殖技术中,雌激素水平也有助于帮助医生预判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概率,方便提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孕酮(P)指示排卵情况
孕酮水平在排卵后逐渐上升,所以这项激素是排卵的指示灯。在卵泡期,孕酮水平较低,当黄体中期(月经周期28日的妇女为月经第21日)P>15.9nmol/L提示排卵。如果孕酮水平持续低值或者黄体中期多次监测P平均值<15μg/L,提示黄体功能异常,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了。同时,在妊娠期,孕酮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先兆流产:孕12周内,孕酮水平低,早期流产风险高。先兆流产时,孕酮值若有下降趋势有可能流产。
科学看待激素
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复杂,性激素全套的检测是一个整体,任何激素均不能单独拆开来看,需要结合起来根据月经周期进行综合判断,甚至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判断,所以各位看官们不要对着数字人云亦云,做拿来主义,性激素的报告单请专业的生殖医学科医生判断更为科学!